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9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67篇
民族学   49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543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8641篇
社会学   745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712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2018,9(3):65-72, 117-119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52.
文化记忆媒介经历多次嬗变,从口述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当下的数字媒介。媒介嬗变为文化记忆当下化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尤其是数字媒介,对文化记忆的储存、传播和表现产生了诸多新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记忆的储存能力,也产生了“数字黑暗时代”问题;其次,它有利于传播个体关于文化记忆的观点和评价,放大了各群体间关于文化记忆的认知差异,改变了文化记忆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最后,它为文化记忆的表现带来了非线性叙事,产生了超文本和超作者,并为文化记忆文本提供了互文性链接,提高了多叙事主体间互动频率。不仅如此,数字媒介的影响还延展至文化记忆的代际延续和集体认同领域。  相似文献   
53.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popularity of veganism has surged.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cultural practice, which situates it within a social movements framework, cannot adequately explain this meteoric rise. A better approach is to view veganism as an emerging lifestyle movement based on individual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political protest. After situating veganism within the literature on animal rights, this review then explains why a lifestyle movement perspective yields a more compelling account of its growing mainstream appeal. Drawing on both cul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this review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veganism, its evolving relationship to other food movements, and highlights the key role played by cultural entrepreneurs, the key changemakers who are bringing veganism from the margins to the mainstream.  相似文献   
54.
残疾文化胜任力是残疾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为残疾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野。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嬗变过程经历了研究视角的转型、概念内涵的探明、实践目标的定型三个发展阶段。研究视角的转型包括从“同质化”向“文化多元化”的转型,以及从“文化胜任力”向“残疾文化胜任力”的转型。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内涵包括意识胜任力、态度胜任力、知识胜任力和技能胜任力。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实践目标包括观念性目标、机制性目标与能力性目标。残疾文化胜任力对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价值,并在残疾人工作研究、残疾人工作实务和残疾人工作策略方面具有视角创新、工具创新与思路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5.
大量域外植物入华是汉武帝时代丝路开通后的结果,外来的植物引种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推广。域外传入的植物用途主要有观赏、食用和用作香料、医药等方面,域外植物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丰富了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中国中古社会的农业生产、饮食文化、医学医药、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关种植技术的记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述中,反映了这些外来植物在这一时期广泛种植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实际情况。域外植物的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The conceptualizations about children and childhoods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adult–child interactions, educational practice, policy and child-welfare interventions. This study explored 42 cultural metaphors drawn from diverse socio-economic, geographical and linguistic settings to construct Indian childhoods. The paper reports an interpretative analysis of reconstructions leading to a typology of metaphors-in-use. The conceptual-analytical exercise helped unpack nuances and contextual meanings of metaphors. The paper argues for richness and subtlety in theorising childhoods, which is multilayered, situated and intertwined with contextual issues and tensions. The study offers method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ceptual insights and proposes possibilities for using cultural tools into inquiring childhoods.  相似文献   
57.
高校文化遗产教育经历了公选课和通识课阶段后,进入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建设阶段。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专业是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就业与深造的兼顾和应用与研究的整合;培养内容贯穿多学科,理论和实践交叉并行;评价体系也是过程和结果共建的体现。  相似文献   
5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相似文献   
60.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羌族村寨体育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具备融合基础和条件,融合过程要经历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三个阶段,制约因素来自于融合主体、客体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融合模式包括旅游节庆、旅游演出和体育赛事。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理县桃坪羌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桃坪羌寨的农文体旅融合的基础、机理和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建议:重视非遗传承,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治理机制,深化土地改革;深挖非遗文化,打造品牌节事;设立合作组织,实现合营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